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897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资讯

咨询电话:

13109875857
首页 > 行业资讯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防”的到底是什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防”的到底是什么?

2025-01-16 00:00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量:110  评论(0人参与)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的特点,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依赖电子产品、缺少户外活动、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健康发展。因此,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防”的是过早近视和高度近视,以及由高度近视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而不是摘掉眼镜,更不是治愈近视。

防过早近视:出生时眼睛的发育尚未完成,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也称为“远视储备”。随着身体不断的生长发育,眼睛的屈光度数从远视逐渐趋向于正视(既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正视化”。

眼睛的生长发育有两个主要阶段:

1

快速发育的婴儿期(从出生至3岁)

新生儿眼球的前后长度平均为18毫米,出生后第一年生长最快,之后至三岁时眼轴长度(指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增加约3毫米,远视度数明显降低。

2

缓慢增长的青少年期(从3岁至成年)

眼球的缓慢增长阶段是眼轴长度仅增加了约3.5毫米,眼睛的屈光状态继续向着正视方向发展。15-16岁时,眼球大小基本如成人:男性为(24.00±0.52)毫米左右,女性为(23.33±1.15)毫米左右,之后眼球增长甚微。

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防止孩子过早出现近视的情况,建议从孩子三岁时开始,每半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视力发育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因为早期发现近视的孩子,其近视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更容易发展成高度近视。


防高度近视:预防高度近视即为如何控制近视发展,大多数近视眼并非生来就有,而是经历从低度近视到中度近视再到高度近视发展的过程。高度近视可能导致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因此,高度近视防控的目的是减少近视度数增加至高度近视的风险。

防“错误观念”

误区一:近视能被治愈恢复。目前的医学认为近视是相对不可逆的,手术也无法“治愈”近视,手术带来的风险并未消除,而且不是人人都合适。

误区二:近视了戴眼镜,度数会加深,眼球还会变形。近视不戴眼镜,眼睛会处于看不清楚的状态,时间久了眼睛就会疲劳,疲劳加重就会加深度数的发展,导致度数增加。因此,配戴一副质量合格的眼镜对于提高近视孩子的远视力,恢复双眼的正常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眼睛的发育也尚未定型。因此,科学合理地保护眼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近视防控呢?

1

合理用眼:应遵循“20-20-20”规则

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远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不仅可以帮助眼睛放松,还能有效预防视疲劳的发生。

2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使用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屏幕亮度应适中,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不动。夜晚进行学习和阅读时,建议使用护眼台灯,并保持良好的坐姿,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

3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进行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能够显著降低近视的发生率。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眼睛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过度增长,从而有效预防近视。

4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定期检查更新视力健康档案是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已经有近视倾向的儿童青少年,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应转变“重治轻防”的错误观念,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22版权所有沈阳市辽中区鑫美视力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室All Rights Reseved.

备案号:辽ICP备2022012000号-1

备案号:辽ICP备2022012000号-6

`

公安备案号:辽公网安备21011502000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