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

88.118.897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家庭教育丨别让孩子视力“透支”,家长可以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5-09-2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是我们发现美的第一感官

预防青少年儿童近视
加强视力保护

是各方共同关注的大事

如何科学护眼

有效做到近视防控呢
一起来看看吧↓↓↓

抓住这些眼睛“求救”的信号

家长有时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爱 “眯着眼”,心里顿时揪紧:难道孩子要近视了?

其实,近视并非突然降临,在视力明显下降前,眼睛早已悄悄发出 “求救信号”。抓住这些信号,就是守护视力的关键时机!

快来对照一下近视的6大前期信号,看看娃有没有前兆?


孩子的视力处于动态发育阶段,及时关注并干预,能有效降低近视、弱视等问题的风险。
防止视力滑坡,可以这样做

每天出门 “给眼睛晒太阳”。选择合适的时段,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阳光不太强烈时进行户外活动(避开10:00-15:00的暴晒时段)。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能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
★ 户外的自然强光(尤其是光谱中的特定成分)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轴过度增长(近视加深的主因)。
★ 阳光不仅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还能调节眼球肌肉,缓解视疲劳。
★ 户外视野开阔,眼睛能远近交替放松,可降低远视性离焦的发生。远视性离焦会促使眼轴变长,加快近视发生发展。
★ 近视预防重点在“户外”,不拘泥于形式,当然不能在户外看电子产品。 阴天户外也比室内强。在树荫下、阳台接触自然光也算有效,即使在家,也可多开窗通风,让孩子望向窗外的树木、建筑。
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 “好好休息”。睡眠不足眼部无法得到充分休息,眼压持续升高,影响眼睛血液循环,加剧眼睛疲劳、干涩,增加了近视发生风险。
睡眠不足引起的昼夜节律失调也可能会导致近视。
此外,睡眠不足的学生可能伴随夜间过度用眼行为,增加视力受损风险;还会增加其出现肥胖、焦虑抑郁情绪、免疫低下等风险。
中小学生要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

初中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

高中生每天不少于8小时

如何保证夜间睡眠质量呢?

★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
★ 夜间睡眠避免灯光。夜间昏暗光线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节律延迟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眼球屈光发育,可能增加近视风险。
★ 避免熬夜或白天过度补觉。
科学配戴眼镜

为近视进展按下 “减速键”
如果孩子确诊近视,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矫正(如佩戴框架镜、角膜塑形镜),避免因拖延导致度数快速加深。
高度近视带来的是眼球结构的永久改变,会增加成年后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青光眼等致盲风险。
18岁之前把近视度数控制在600度以内,可以降低74%的白内障风险,67%的青光眼风险,99%的黄斑病变风险,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
眼镜是矫正视力的 “工具” 而非 “负担”,正确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使视网膜成像清晰,减少因视物模糊导致的调节痉挛,从而缓解视疲劳,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
配镜并非一劳永逸之举,此外,还需要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根据度数变化及时调整镜片参数。与此同时,坚持健康的用眼习惯,方能确保眼镜的“防控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为有效减少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指导儿童青少年
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

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不同阶段防控指引研究

形成了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不同阶段分类防控指引》


该《指引》紧扣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核心风险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举措

涵盖预防、干预、矫治等方面

注重防控的科学性、系统性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有易理解、易推广、易操作等特点
为学校师生和家长

提供科学、权威、系统的近视防控指南

跟渝小椒一起来了解

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关的专业知识要点


近视是可以科学预防的

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
希望大家都能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注意用眼卫生

别让明眸蒙尘哦!

来源:综合微言教育、人民教育
编辑:周倩 冯婷

责编:杨强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